- 乒乓球
- 乒乓球新聞
- 羽毛球新聞
- 戶外資訊
- 網(wǎng)球新聞
- 綜合類新聞
- 乒乓球技術打法
- 羽毛球
- 羽毛球打法技巧
- 戶外裝備導購
- 戶外知識
- 網(wǎng)球明星
- 運動健身
- 乒乓球比賽視頻
- 羽毛球比賽視頻
- 戶外裝備體驗
- 網(wǎng)球比賽視頻
- 足球
- 輪滑
- 乒乓球拍器材評測
- 羽毛球器材評測
- 戶外
- 網(wǎng)球裝備導購
- 臺球
- 騎行
- 乒乓球導購
- 羽毛球拍品牌導購
- 旅游路線攻略
- 網(wǎng)球
- 網(wǎng)球打法技巧
- 籃球
- 乒乓球明星
- 羽毛球明星
- 網(wǎng)球器材評測
- 游泳
- 登山/攀巖
- 乒乓球知識
- 羽毛球知識
- 網(wǎng)球知識
- 瑜伽
- 戶外視頻
- 乒乓球場館
- 羽毛球場館
- 網(wǎng)球場館
- 乒乓球比賽規(guī)則
- 羽毛球比賽規(guī)則
- 網(wǎng)球比賽規(guī)則
- 乒乓球促銷
- 羽毛球促銷
- 網(wǎng)球促銷
- 戶外促銷
- 綜合類促銷
- 綜合類
- 乒乓球教學視頻
- 乒乓球搭配技巧
- 促銷活動
商城資訊
于洋沖擊里約 李宗偉昔日教練:她用靈魂打球
于洋10歲那年,鞍山下了一場大雨。馬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積水已經(jīng)沒過膝蓋。下午訓練的時候快到了,于洋的爸爸推著自行車趕到訓練館,兩人從上到下都濕透了。

對于自己認準的事情,于洋一定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到完美。但是,我們都有過去,都有遺憾,希望有些事發(fā)生了或者沒發(fā)生。2012年成為遺憾,甚至到現(xiàn)在為止,教練潘莉都不愿意提起。于洋說:“潘導可以接受我們輸球,但是不能接受我們以那樣的方式告別奧運會。”
于洋不能接受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以這樣不完美的方式結束,于是,她堅持到了2016年。她對里約奧運會金牌的渴望毫不掩飾:“如果盡力了沒有拿到,跟別人不讓我拿到,這是兩回事。”
不堪回首的2012
按照原先于洋給自己制定的職業(yè)規(guī)劃,2012年倫敦奧運會打完就退役。“中國隊中大部分女運動員,除了張寧這樣極個別的33歲才退役,高崚和黃穗30歲左右退役,其他的絕大部分都是30歲之前就退役了。”22歲就拿到北京奧運會女雙冠軍,26歲如果在倫敦蟬聯(lián)這塊金牌,于洋實在沒有違反常規(guī)的理由和必要。
然而,2012年倫敦奧運會,讓一切改變了。2012,這個原本就被渲染上濃烈“世界末日”色彩的年份,于洋切身體驗到了“末日”的感覺。以這一年作為界限,于洋的生活好像被劃分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部分。
于洋的新浪微博叫“于小洋瘋味”,最新的兩條都發(fā)自2014年8月,第三條的日期是2012年7月23日——國家隊出發(fā)前往倫敦的日子。再往前,于洋幾乎是每個月都會分享球場內(nèi)外的生活,頻繁的時候,一個月會發(fā)好多條。
這是于洋刻意為之,她不再談論自己的生活,也切斷了外界關心她安慰她的機會。如果有任何人提起來,她會立刻制止:“過去了,這個話題打住。”即便她知道朋友或者球迷們都是出于好心,她也不想再談及此事。因為于洋發(fā)現(xiàn),每每談及,安慰和同情如同浩瀚大海,她就會沉溺其中,無法自拔。“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樣下去,我永遠也擺脫不了消極負面的心態(tài)。”她告訴自己必須采取行動,于是她讓自己完全同那段歷史隔離,走出來,調(diào)整好心態(tài)。
2013年5月接受《羽毛球》雜志專訪的時候,于洋首次對外宣布,將沖擊2016年里約奧運會。當時,那個站在她身邊、決意跟她一起出戰(zhàn)里約的,正是2012年一同征戰(zhàn)倫敦的搭檔王曉理。
全世界,都在期待“續(xù)集”上演,主角們不是去拯救世界,而是拯救自己。
然而,現(xiàn)實永遠比劇本狗血。
突然退役的老搭檔
2015年5月,里約奧運會積分賽開始。女雙是中國隊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自從1996年以來連續(xù)四屆奧運會奪得女雙金牌。里約,這枚金牌同樣被計劃在中國隊賬下,派誰去?
早在奧運積分賽開始以前,中國隊就頻繁進行女雙隊員的排列組合。查看2015年超級系列賽女雙冠軍就能發(fā)現(xiàn),全年12站比賽中國隊奪得9個冠軍,卻是由9對不同的組合完成。在這些頻繁更換的女雙組合中,除了駱贏/駱羽這對雙胞胎外,于洋和王曉理是最穩(wěn)定的一對。
女雙主教練劉永說:“雖然她們與2011年鼎盛時期沒法比,但是現(xiàn)在的實力仍然很強。2011年的時候,她們除了要拿冠軍外,隊里對她們還有更高的要求:每局比賽必須將對手的分數(shù)限制在15分以內(nèi)。”實力之強大,可見一斑。具體成數(shù)字:2011年她們?nèi)陫Z得10個冠軍,當時被王曉理比喻成“十全十美”。“她們現(xiàn)在沒有那么強了,但是比賽是21分制,21比10是贏,21比18也是贏,能拿冠軍就行了。”
年齡的增長,讓兩人的能力都有所下降。但是,哪怕是王曉理受傷病困擾的2015年上半年,兩人的排名也一直穩(wěn)居前八位,甚至在10月升至世界第二,并且長時間保持在三甲。以這樣的狀態(tài),爭取奧運會名額不在話下。然而,王曉理的突然受傷攪亂了所有的計劃。
去年初,王曉理在海南陵水集訓時右手肘關節(jié)受傷導致水腫。彼時,奧運積分賽即將開始,到底是手術還是保守治療,國家隊內(nèi)有不同意見。經(jīng)過再三考慮,王曉理最終決定在5月25日接受手術,以除后患。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次為了除去隱患的手術,竟然為此后所發(fā)生的一切埋下隱患。
接受手術前,王曉理發(fā)了個微博:“修修補補之后,又是一把好刀。”術后一個月,王曉理回到球場進行了輕技術訓練。之后,她前往成都與國家隊匯合,備戰(zhàn)8月雅加達世錦賽。之后,出戰(zhàn)世錦賽。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王曉理回憶:“做完手術后,有時候手肘真是疼得厲害啊,恢復不太好,始終跟不上隊里的訓練強度。世錦賽打完,我就有了退役的念頭。”10月,王曉理提出退役申請。實際上,國家隊在王曉理手術后仍舊對她們的實力充滿信心。劉永說:“曉理傷病恢復好的話,她們倆依舊是我們的重點。按照我們的設想,曉理恢復后,她們應該排進世界前兩位,而且本來她們的排名也挺高的。”
在王曉理提出退役申請之前,因為恢復得不太好的傷病,讓她的訓練變得不太系統(tǒng)。兩個人,更多的時候都是各練各的,合練的機會很少。王曉理練得少,于洋也會受到影響,有一種“你不練我為什么要練”的心理作祟。這種情緒蔓延到比賽中,兩人很少交流,各打各的。劉永回憶:“那個時候,于洋是被動訓練,好像是隊伍在需要她打,她有點‘端著’,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王曉理的退役申請很快得到國家隊批準,突然之間,于洋沒了搭檔,奧運會變得遙不可及。那種感覺,就像是正修著房子,地基卻塌方了。按照積分賽的規(guī)則,要爭取奧運會的參賽資格,積分按照同一個協(xié)會的同一個組合計算。如此一來,于洋和王曉理的積分作廢了,想去奧運會,于洋得從頭開始。
現(xiàn)實,給了于洋清醒的機會:原來,機會并非理所當然給我的,中國隊并不是沒我就不行!之后,劉永和女雙組的教練潘莉都立即感覺到于洋的變化。“她變得很積極,跟曉理的分分合合,對她來說是個挫折,讓她有了一次飛躍。她對球的認識,對同伴的認識,對羽毛球事業(yè)的認識,都不一樣了。”
在美國,NBA挑選球員的時候,會將是否在街頭那種最差的環(huán)境中打過球,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原因很簡單,只有經(jīng)歷了最差,才知道什么是機會。
于洋,正是如此。
貌似回到2008
一切好像回到了2008年,奧運會資格并不是唾手可得,那時的情況跟2012年完全不同。4年前,于洋/王曉理、田卿/趙蕓蕾幾乎總是在公開賽決賽會師,兩對中國組合的積分遠遠超出其他對手,積分賽還未結束,她們就早早地確定了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
然而,當年的輝煌卻難免引來太多讓人不愉快的回憶,所以于洋更愿意將這一次沖擊奧運會的經(jīng)歷與2008年聯(lián)系在一起,然后她從其中得到很多微妙的心理暗示,于洋承認這是因為自己的“小迷信”。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于洋為自己挑選車牌號,她選擇了“YY2211”——于洋(YY)兩個項目都要拿第一。那屆比賽,于洋兼項參加女雙和混雙兩個項目,最終收獲一個冠軍和一個季軍。
于洋說:“2008年,我22歲;今年,小唐也正好22歲。當時,我們沒有作為主力備戰(zhàn),小唐現(xiàn)在也是。”還不止于此,當年,于洋和杜婧在備戰(zhàn)的過程中遭遇了杜婧生病、受傷等種種磨難。現(xiàn)在,于洋和唐淵渟同樣經(jīng)歷考驗。最棘手的是,兩人的配對時間很晚。盡管去年5月在東莞進行的蘇迪曼杯上,兩人曾經(jīng)“牽手”出戰(zhàn)兩場,分別是小組賽對陣德國隊,半決賽對陣印尼隊,但只是臨時為之。蘇杯時,于洋曾經(jīng)表示出希望與唐淵渟組成固定搭檔的愿望,但是兩人正式確定配對還是10月王曉理提出退役以后。那個時候,奧運積分賽已經(jīng)進行了近4個月。也就是說,其他組合一年時間積累奧運積分,于唐組合只有8個月時間。
時間并不是問題,至少在總教練李永波看來。去年中國公開賽期間,李總接受采訪時曾對此表示過樂觀:“現(xiàn)在排名第8的組合只有5萬分,我們打夠10站,平均每站拿到5000分就可以躋身前八。”按照世界羽聯(lián)為不同等級比賽設定的積分來看,頂級超級賽,冠軍積分為11000分,亞軍為9350分;超級賽,冠軍積分9200分,亞軍為7800分;大師賽級別,冠軍積分為7000分,亞軍為5950分。按照李永波的算法,于洋/唐淵渟只要能夠打進大師賽級別賽事的決賽,即可躋身前8。
截止2016年1月底,于洋/唐淵渟參加了6站比賽(包括5月的蘇杯團體賽),5站為公開賽。其中,頂級超級賽1站,為中國公開賽,奪冠拿到11000分;超級賽1站,為香港公開賽,獲得亞軍拿到7800分;大師賽級別3站,碧特博格公開賽和印尼大師賽奪冠,每站各拿到7000分;馬來西亞大師賽亞軍,拿到5950分。再算上蘇杯得到的568分,她們以39318列第23位。
從2月到4月底積分賽結束,于洋和唐淵渟還有9站比賽可以打,其中這三個級別的賽事都在其中。她們當然不會滿意于每站只拿到5000多分。進入前8,只是隊伍給她們制定的“下限”,這是爭奪奧運會女雙項目滿額參賽的必要條件。按照里約奧運會羽毛球項目的參賽規(guī)定,每個協(xié)會最多只能有兩對選手參加雙打比賽,并且這兩對都必須排進前八位。對她們的“上限”要求是盡量提高排名,爭取更好的位置。以目前女雙世界排名看,第一的積分約75000分。也就是說,她們要在未來5站拿到45000分,每站平均9000分,相當于5個超級賽冠軍。
于洋承認,時間有點緊張,但她看到了有利的一面。“2008年那會兒,我和杜婧都是年輕隊員,但現(xiàn)在我是一個老隊員。我跟小唐配,我們的情況比我2008年的時候更有利,更能產(chǎn)生火花。”
頑強堅韌的新搭檔
1月19日,國家隊開始陵水封閉冬訓。這個時候,于洋正和唐淵渟在馬來西亞大師賽搶分,這是她們自去年10月確定搭檔以來的第五項賽事。
10月王曉理退役,同月唐淵渟就成為于洋的新搭檔,月底兩人臨時報名參加德國碧特博格公開賽。如此倉促的時間,唐淵渟像是被抓來“補臺”的。而且,按照以往國家隊出戰(zhàn)奧運會、世錦賽這樣的重要賽事的慣例,更偏向“兩老”模式,“一老一新”或“兩新”總是會先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磨合才會被委以重任,像于洋和唐淵渟這樣的“一老一新”剛一組對就承擔沖擊奧運資格的重任很少見。
實際上,兩人最早的合作源于去年蘇杯。在蘇杯決賽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總教練李永波就透露出兩人搭檔的可能性,“她(唐淵渟)是一位很全面的運動員,既有進攻,又有防守,跑動面積也很大。她是一位多面型的運動員,能和任何打法的運動員配合,比如趙蕓蕾、馬晉、于洋。”這次合作,讓當時仍舊與王曉理配對的于洋對唐淵渟公開表示了好感。
就李總提到的三人中,于洋無疑是最合適的人員。趙蕓蕾、馬晉有混雙的任務,這兩名老將如果再兼項女雙,精力必然受累。同時,趙蕓蕾跟田卿的“原配”,本身也頗具實力。所以,最終選擇專攻女雙的于洋,也就合情合理了。
從碧特博格公開賽開始,兩人開始在世界各地搶分。其間,還參加了全國錦標賽和2015-2016賽季羽超聯(lián)賽。3個月的密集參賽,“沒有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超過兩周”的唐淵渟,在馬來西亞病了。
馬來西亞大師賽打到第三輪,唐淵渟發(fā)起高燒,39度,一連三天都是如此。于洋說:“如果是個正常人,燒成這樣全身都軟了,別說打球,連正常生活都困難了。”搶分?退賽?這是一個兩難而且充滿矛盾的選擇。“我跟她說:‘小唐,如果你身體確實堅持不了,我們后面的比賽還有好多。’她從小身體就不好,小時候還有哮喘,這次除了發(fā)燒還咳嗽,我怕她因為這一次比賽去堅持,引起其他更嚴重的病,拖的時間更長。”沒想到,唐淵渟表示要嘗試著打一下,如果沒有問題就堅持打下去。這一堅持,挺過兩輪一直殺入決賽。她們與頭號種子、日本組合松友美佐紀/高橋禮華爭奪冠軍,終究被生病而拖累影響發(fā)揮,以0比2告負。
“打完雖然輸了,但是第一時間我給她的全部都是肯定和鼓勵的話,能打下來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于洋感覺,這是一次難得的經(jīng)歷。“要是在平時,病成這樣,肯定就不練了。但這次是在比賽,我們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去磨合,去發(fā)揮自己的水平。”這讓于洋有機會觀察身邊的年輕同伴在遇到困境時如何應對。“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她能堅持打下來,她不是一個容易放棄的孩子。”同時,唐淵渟也等到一次“自己出問題”。去年蘇杯作為新人,每場比賽都被列入出場名單,最終順利成為世界冠軍,唐淵渟被媒體認識、了解、稱贊。在這樣的輿論環(huán)境下,她卻十分清醒,曾經(jīng)在接受采訪時說過頗有哲理的一段話:“今年的成績會掩蓋問題,但是不能解決問題。我倒是一直等著自己出問題,因為還有好多東西我都沒有做好。”
比賽的一切都是未知,再好的準備也可能面對失控的時刻。這次是生病,去年底印尼大師賽時唐淵渟還傷過一次。“唐淵渟肩傷了,第一輪的時候都抬不起來,好在碰到的對手比較弱,贏了。第二輪,肩能抬了,對手實力也有限,又贏了。打到?jīng)Q賽,肩已經(jīng)好了。”現(xiàn)在回憶起來,劉永還在慶幸運氣太好了。“唐淵渟年輕,邊打能夠邊恢復。如果是于洋傷了,得回到家里進行各種治療才能恢復。”一方面,劉永會因為唐淵渟而直言“不放心”;另一方面,年輕又成為脫離困境的鑰匙。
三個月訓練比賽的朝夕相處,“文化素質(zhì)很高”的唐淵渟,讓于洋印象深刻的是“非常好學”。她相信,唐淵渟能夠從困境中得到領悟。“如果你想成為奧運會冠軍,你就必須具備成為奧運會冠軍的素質(zhì)。”
年齡不是借口
隊友口中,于洋早已變成了“于洋姐”。“我從來不把自己定義為‘老隊員’,只是在女隊中我的年紀最大。最重要的是自己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我心態(tài)好,從來不考慮年齡的問題。在訓練場上,我跟小隊員一起練,做的也不比他們少。”心態(tài)的形成,與環(huán)境有關。“像潘導就會說,你看我都快‘5張’(50)了,但感覺自己還跟小孩似的。穿衣服出去,人家都說,‘姐,你是不是30多不到40歲?’”
然而,心態(tài)并不能違背身體衰老的自然規(guī)律。結束馬來西亞大師賽回國,飛機剛在國內(nèi)落地,于洋就立即通過微信聯(lián)系體能教練邁克:“明天下午我們3點訓練場見!”
于洋和邁克結緣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備戰(zhàn)期間,當時邁克是于洋的體能教練。“2007年,我剛開始帶她們(女雙隊員)訓練,練完以后所有人都哇哇叫,只有一個是能笑的,就是于洋。”這一幕,讓邁克對于洋另眼相看。“練到那個份上,還能笑得出來,我感覺這個小孩不錯。運動員的抗壓能力要非常強,這是跟正常人不一樣的。在一個小時里,有獲得榮譽的時候,也有可能遭遇世界崩潰的時候。在那個時候,你要頂?shù)米 !?/div>
后來,國家隊副總教練田秉毅跟邁克聊天,問他看好哪一對。邁克回答是于洋她們這一對。當時,這一對是隊里年紀最小的。田導很奇怪,邁克就解釋:“我不懂羽毛球,但是我知道誰專注,誰投入,誰有激情。”到賽場上,就是誰對比賽的勝利更加渴望。“我相信,中國隊選手的水平都不差。但是,在賽場上‘你有多想’就能成為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最后正如邁克意料的那樣,于洋/杜婧奪得冠軍。
因為那次成功的合作,于洋對邁克建立了絕對的信任。訓練場上,邁克布置的每一項訓練內(nèi)容,怎么練、練多少、中間休息多長時間,于洋都絕對遵守。體能訓練結束,于洋絕對不會加練。邁克告訴她:“所有訓練在課內(nèi)完成了,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
一切,都是為了身體。身體是運動員的資本,榮譽和夢想都是建立在對身體的不斷消耗上的。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運動員,運動巔峰都只能維持那么幾年。于洋沒有大的傷病,但是教練仍舊認為她的能力不如4年前。所以,于洋更加小心地照顧自己的身體。
在陵水集訓的時候,每晚9點都會安排重點隊員喝湯。于洋總是按時去餐廳,但是一想到2月初要出國參賽兩周,她就覺得很虧,“那么多天的湯可怎么辦?我能現(xiàn)在先喝了嗎?”
劉永說:“于洋現(xiàn)在的精神狀態(tài)很好,她的身體能力肯定不如2012年了,最多就是那會兒的60、70%左右。而且,更換搭檔,實力也的確沒有原配(王曉理)強。但是,實力是一方面,思想和心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而奧運會打的就是心態(tài)。”
用靈魂沖擊里約
1月參加馬來西亞大師賽的時候,有一天于洋和教練潘莉在酒店大堂等車。一名曾經(jīng)帶過李宗偉的教練走過來,指著于洋對潘莉說:“所有運動員里,我最喜歡看的就是她打球,她是在用靈魂打球。你不要讓她退役啊,她還可以再打幾年。”
“2008年奪冠的時候,你會想到自己8年后仍舊出戰(zhàn)奧運會嗎?”
“說實話,我真的沒想到。”
“真的到了這會兒,自己還能保持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想到了嗎?”
“沒想到。”
“是打完奧運會就退役了嗎?”
“太遠了……先不談退的話題。”
在所有的問題中,這是于洋唯一沒有給出明確答復的一個。“不管今后怎么樣,我覺得把里約想成終點也是好事,能夠讓自己有‘最后一搏’的那種感覺。”
為了彌補2012年在倫敦留下的遺憾,于洋站在了沖擊里約奧運會資格的球場上,并且極有可能站在里約奧運會的賽場上。“對我來講,里約奧運會一定要去沖擊這塊金牌,一定要拿冠軍才完美。”如果沒拿到呢?“遺憾肯定會有,但如果盡力了沒有拿到,跟別人不讓我拿到,這是兩回事。”
看完“于洋沖擊里約 李宗偉昔日教練:她用靈魂打球?”的新聞資訊,應該對下面的資訊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