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手剛學長膠如何穩定動作?
正手剛學長膠如何穩定動作? 打長膠比較忌諱亂發力,因此需要強化一點擊球意識;打長膠更多地是用巧勁兒,或者說用柔和的力,而不是發蠻力。 對于建立動作雛形來說,準備姿勢和打反膠基本一樣,兩腳站開,雙腿微曲,上半身不能太直。握板也是正常握法,但打長膠的板形要亮起來,千萬不能去壓。 初學者,尤其是一開始就學長膠的愛好者,最好是有人發多球陪著練。目的就在于先培養觸球感覺。打的時候球
正手剛學長膠如何穩定動作? 打長膠比較忌諱亂發力,因此需要強化一點擊球意識;打長膠更多地是用巧勁兒,或者說用柔和的力,而不是發蠻力。 對于建立動作雛形來說,準備姿勢和打反膠基本一樣,兩腳站開,雙腿微曲,上半身不能太直。握板也是正常握法,但打長膠的板形要亮起來,千萬不能去壓。 初學者,尤其是一開始就學長膠的愛好者,最好是有人發多球陪著練。目的就在于先培養觸球感覺。打的時候球
長膠能不能像反膠一樣進攻? 很多業余球友換了長膠后都覺得光磕和刮不過癮,總想著像反膠一樣加一板進攻。但實際上,長膠是不適合發大力量去打進攻的,因為它的顆粒比較長,彈性很大,一旦掌握不好板形,很容易失誤。而且大多數人在進攻時總習慣加摩擦造弧線,長膠的摩擦系數很低,根本摩不出什么弧線,所以肯定打不出反膠那樣的弧圈球。 因此,如果大家只是在平時打一打,玩一玩,那沒問題,如果是拿到實戰
怎樣增加反手拉球的穩定性? 很多業余愛好者在反手拉球時會有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怕擊球不過網,手臂在觸球時總是往上抬一下。其實這個動作對擊球起不到特別大的幫助,反而會降低擊球實效,影響摩擦效果。畢竟在實戰當中,每一個球都是活的,一旦位置有一點不舒服,那抬過去的球基本都是在加保險,對方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直接轉換進攻。 因此,建議大家平時都扳一扳這個小動作。尤其對于左手持拍,反
如果打法不固定,兩面都貼顆粒膠的話,主要選擇也就是正膠、生膠和長膠三種搭配的問題。從性能上來說,正膠和生膠相似的程度更大一些,都可以打進攻,所以兩者選其一就夠了。如果對三種顆粒膠有一定的了解,那就需要多練倒板。 如果一面正膠、一面長膠但不會倒板的話,對手很快就會適應你的打法,那用顆粒來制造變化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打顆粒膠最好要熟練地掌握倒板,它會讓一種膠皮在一個位
拉前沖和加轉的不同點在哪? 前沖和加轉是弧圈球的兩種類型,有很多業余愛好者都想加強自己拉前沖弧圈球的能力,以便對對手的防線進行更有力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加轉弧圈球在實戰中一點意義都沒有。相反,在業余比賽中,拉加轉的性價比甚至比前沖還要高。 首先,加轉弧圈球可以拉來球的下降點,自己做動作不用那么著急;其次,由于速度較慢,拉加轉時手上自我調節的空間也就更大,可以把落點打得更難受;
防高吊時如何不出界? 在防守對方拉的高吊弧圈球時總容易出界,大部人是因為被對方的拉球動作唬住了。一看見對方拉開架勢,自己就下意識地架起肩膀,全身也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對方的球落臺后,想去捂又不敢去捂,等球都跳起來了才去摁,其實這時已經錯過了防守的最佳時機,而且對方的旋轉釋放得更加強烈,防住的難度更大,所以經常出界。 建議在練習時,思想上先不要怵,看見對方準備拉高吊時,自己也要隨之拿
練習拉下旋球時要注意什么? 對于剛開始接觸乒乓球運動的球友而言,打好基礎非常重要,而拉球就是一項非常吃功夫的技術,需要不斷練習和體會。首先,準備拉球時,我們的身體要足夠放松,尤其是肩膀、手臂和手腕手指,這些部位有任何一點僵硬的話,都會影響拉球的質量。 引拍時手臂不要夾著身體,要橫向打開。打地基的階段,大家不用著急拉來球的上升期,而是可以從下降點入手,關鍵是要找到摩擦球和造弧線的
怎樣強化正反手銜接練習? 正反手銜接練習其實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擺速”,即正手一下反手一下。從練習的角度出發,最好是用多球一邊喂一個,注重中間的落點、節奏和命中率。練習過程中有幾個要點需要仔細揣摩:第一是站位。通常剛開始練習時只需要站在球臺的中間位,不需要步法移動,但重心一定要穩。后期練熟了,多球的角度加大之后,可以穿插加入并步,在球臺兩端之間進行平移。 第二是持拍手,練習時不用
如何接對方的勾手發球? 如果對方是一名右手選手,那他用正手發的勾手球實際上和他用反手發的球一樣。再有,右手選手發的勾手逆旋轉球和左手選手發的順旋轉球基本也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對方要發勾手球時,不能被他的架勢唬住,只要聯想到同性質的發球,就可以按照已有的思路去接。 任何發球,在觸球之前的所有的準備姿勢和引拍動作都不是最主要的,作為接發球方,我們要盯的是對方觸球那一下。另外,
如果被對手劈長的時候怎么辦? 劈長是一種帶有進攻性質的臺內技術,主要用于接發球和臺內控制階段,如果劈長的質量足夠高,很有可能頂住對方的位置,限制其下一板銜接,甚至直接得分。 因此,想要避免被對方的劈長限制,就要有充分的準備,尤其是在步法上,要足夠靈活。一般而言,當看到對方劈出的球后,我們要迅速啟動向后的步法,由站在前面的支撐腿蹬地發力,快速用碎步或跳步向后移動。這個過程中要緊盯來
怎么提高接發球的判斷能力? 職業運動員接發球時的“判斷”幾乎已經練到了下意識,他們可以從對手的準備姿勢、引手動作、擊球瞬間等細節中判斷出對方要發什么球,發了什么球,最后在短時間內確定自己怎么接。而對于業余愛好者來說,接發球最大的問題就是盯得不緊,尤其在與新對手交鋒的時候,接發球經常采取試的方法,如果對方變化很多,那就很容易吃虧。 所以,大家在練習或者實戰中,一定要記住判斷的前提是盯
如何提高兩面擊球的穩定性? 其實主要問題是在如何增加擺速的連續板數上。從基本動作上來說,反手擊球動作不能太大。在正常的擺速練習中,反手只要把球撥擋出去就可以,不要在擊球時做很多動作,或者下意識地去“摁”球,這樣不僅觸球的實際效果差,而且肩膀很容易僵硬,打著打著就累了。 正確的應該在練習時放松身體,抓板不要死用力,保持正常的前傾板形,擊球時向斜前方稍微揮出,不要發那么
如何用長膠接對方發過來的奔球? 其中有一種是急長奔球,這種方法也是很多人首先采取的措施,這也確實是對付長膠顆粒的有效招式,它的特點在于弧線很頂,很突然,讓用長膠的人來不及做動作,但這種球并不是沒有破解的方法。 正確的接好這種球,首先要判斷到位,既然知道來球很長很頂,那擊球前一定要預留好空間,體現在接發球上就是要有后撤步把身前最舒服的開闊地騰出來。長膠接球有一點好處是可以充分
反手擊球后怎樣銜接正手更有效? 首先不要把大部分精力都在第二板銜接正手上,因為這樣會導致第一下反手擊球打得不夠實,質量比較一般。在實戰中,這種質量的球很可能被對方抓住機會就地反攻,那樣我們甚至連銜接正手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這里也要提醒大家,多想一板或者幾板球沒有問題,但前提是第一板一定要打好,才有打后面的可能。 在動作上建議在反手擊球時像做“擴胸運動”一樣,把身體打開,動作做
很多業余愛好者忌憚削球打法主要是對對方削過來的旋轉判斷不清楚,加上平常接觸得少,所以很容易被“帶到溝里去”。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對付削球確實需要一定的處理旋轉和制造旋轉的能力。對方削過來的球,低的不一定很轉,高的不一定不轉,所以對來球的判斷至關重要。 這里的判斷涉及到你要知道對方用的是什么膠皮,以及他觸球瞬間的手法和板形等等。越是轉的球,我們在拉的時候就越要用上腰胯的力量,
這個一個戰術性比較強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拉完下旋球對方如果能防回來的話,回合就會進入上旋相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要實現得分,就要通過加質量或者打變化的途徑去瓦解對方的防線。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對方防回來的球基本都是上旋,與第一板起下旋的節奏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在步法上做充分的準備,為第二板及后面的更多板提供足夠的銜接空間。 還原步法可以小,但不能沒有,否則進攻肯定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關于“擺速”的問題。對業余愛好者來說,練習擺速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多球”來練,初學者一定要注意對節奏的把控,打多球不能太快,一定要保證兩邊的動作都能做完整。 準備擊球時,我們的站位要適當平行于球臺,但不能絕對平行,因為兩腳在擊球過程中是要移動的,而且要帶動身體的轉動。 反手擊球的動作相對比較小,手臂要多伸一些;正手擊球動作稍大,一定要體會轉腰的作用。
生膠是這幾年業余愛好者比較流行的顆粒打法,它的特點是擊球彈力大,速度快,而且弧線比較扎,與反膠弧圈球的差異比較大。 用生膠撥擋時動作不要太快,節奏放慢,不要太著急,從保證擊球又有攻擊性,又能降低失誤風險的角度來看,生膠一般選在來球彈起的最高點擊球就可以,不用操之過急。 從動作細節上來說,要充分打開前臂,向右前方撥出去,或者叫掰出去。把發力的事基本都交給前臂,手腕不要
第一,手指握板的時候摳得太死,尤其是食指用力比較多,那樣很容易造成在擊球時板形過平,沒有足夠的觸球角度和面積。 第二是發力時“撩”的成分不要太多,如果撩完之后又向下“摁”,很難保證擊球有足夠的弧線和穩定性。其實后面的撩是受制于前面的握板。 建議在改進時先從放松手指開始,握板時拇指壓板,食指一定要放松,讓板形亮起來去擊球。拉球時不用著急,等球到了下降點充分去體會摩
用反手擰拉的時候重心不要太靠后,如果總擔心對方防回來的球偏長,不敢上步太多的廳,這樣做是無法完全發揮擰拉的功效的。如果重心靠后,光用手伸進臺內去擰的話,相當動作只做了一半,而且缺乏腿部力量的支撐。建議在擰拉時先不要考慮后面的事,把眼前這一板球練好。 判斷對方的落點后,要及時上步,把肘支出去,胯提起來,為擰拉提供充足的動作空間。擰的時候不要怕下網而往上撩,而是要充分摩擦來球